相信自己足够好,价值体现不需要任何前提

时间:2014-03-13 点击:1028 发布:管理员

你了解自己:你充当临时代理人,对别人很有帮助,总是乐于助人。你喜欢帮助别人,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感觉。大家都知道万事有你。然而在这“永久在线”的背后却常常隐藏着略微灰暗的一面:或许是对于被喜欢的一种需要,或许是害怕大家不再需要你。或许你发现你并不那么重要。

女性尤其会深陷其中。在社交礼仪中,我们一直被教育要取悦他人,乐施援手,而且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很难摆脱拒绝即无礼的这种观念。但是他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:答应别人的背后是对自己说“不”。比如说,如果我答应送朋友去机场,与此同时我就是在对自己可能做的其他事情说“不”。

一些客户对此观点表示反对,“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拒绝帮助别人,是自私的表现。”

的确,有时候拒绝别人是自私的表现。如果你只在对你有利的情况下帮助别人,那我鼓励你重新审视一下,因为这种友好的行为通常会对施援手的人有利,而且我们真的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。通常,那些疲于救场的人确实一点也不自私,但是他们开始相信如果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则是一种品质缺陷。

界限问题对于人际关系创伤的幸存者尤为重要。在部分虐待模式中,施暴者向受害者不断的灌输,使得受害者相信是自己做得不好。这种关系中的整个焦点都集中在施暴者身上,任何对于其他事情的关注都是“自私”的。而另一部分受害人从小的时候就发现,说“不”,最好的结果是白说,而最坏的结果往往是需要承担可怕的后果,于是他们学会了一项生存技巧——绝对服从。

有一段视频我已经看了无数遍。当我为很多客户做康复治疗时会谈到界限问题,我通常会放这段视频给他们看。在很多情况下,我们都很难对自己说“是”,不管是否经历过创伤。在视频中,Brené Brown提到“自我满足从已经足够好开始!”她的意思是说,如果你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,就好像你必须做点什么来证明你足够的好,那么你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。你一直都想证明点什么,而你总是发现莫名其妙的就无计可施,然后你总是会令某些人失望。跳出这个恶性循环的唯一方法就是相信自己已经足够好,正常的去做事。正如Brené所说“价值体现不需要任何前提。”

写在后面的话:

美国心理学家莱斯·巴巴内尔说:善良的人害怕敌意,用不拒绝来获得他人的认可。大部分友善的女性一辈子都会被痛苦、鼓励、空虚、罪恶感、羞耻感、愤怒和焦虑折磨。巴巴内尔给这种病态人格取名为‘取悦病’,改变的第一步是学会说‘我要’。”

善良过头的人,就需要变得没那么善良。没有很多累赘的人际关系,也不会再因顾忌和别人的“友谊”就放弃自己的话语权。变得没原先善良之后,能争取到了比原先更多的机会。有时候,过分的“善良”会伤害到自己,会让一些没有底线,没有良知的人得寸进尺。这个社会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“善”的本质